12月18至19日,第三期“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编制培训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市100多家单位的高职院校校级领导以及教务处、质管办、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计280余人共同围绕如何推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编制工作进行交流学习。培训由全国诊改专委会秘书长、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袁洪志主持。我院教务处处长李长春、信息中心主任匡恂、管理与信息系主任李岚、保险系副主任黄素、教务处阳玉浪副教授、陈琦鹂老师、金融系袁丽老师等七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12月18日上午,全国诊改专委会主任委员杨应崧作《理念先行 整体设计 问题导向 精准发力》的专题报告。针对如何推进诊改工作,他提出,要理念先行,树立先进质量理念,把握基本工作方针;要整体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把握体系基本组成要素,做好建设运行方案;要问题导向,破解理念意识问题,发现差距短板,找到个性瓶颈;要精准发力,促成发展理念、校园形态、组织形态、办学形态的转变,抓住规划、制度、螺旋、平台等工作重点。
下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质管办丁敬敏主任同与会人员交流了《常州工程职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与建设方案设计和思考》。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吴乃忠同与会人员进行《服务诊改 智能化校园的实践与探索》的案例分享。
12月19日上午,教育部职成司高职发展处副处长任占营发表讲话,他从三个方面阐述对诊改的看法。一是诊改的背景。诊改是在教育部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在诊改工作中,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学校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行政管理部门是第二责任主体,社会责任舆论评价是第三责任主体。二是建立健全常态化职业院校自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他提出判断诊改效果的六个依据:一是学校是否已经开始从过去过分地关注结果质量评价向关注质量形成的过程转变;二是学校是否从以前相对分隔的、孤立的质量管控措施转向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三是学校是否已经开始从依赖外部问责机制产生的动力转化到自我问责产生学校发展的动力;四是学校是否从以前强调标准化到促进多样化转变;五是学校是否已经开始意识到要从院校身份表明质量开始走向提升专业建设水准上的转变;六是学校是否从以前依赖政府制定质量标准到学院自己制定质量高标准上转变。
随后的平台建设培训单元,全国诊改专委会委员何锡涛教授作《适应诊改需求 优化数据管理系统》的专题报告。他强调,信息化设计是全校的任务,管理者应转变理念。针对如何使标准从单一向体系转变,何锡涛教授提出了专业建议。紧接着,全国诊改专委会平台建设小组成员张晞教授作《关于诊改数据系统构建若干问题》的报告,结合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常见问题,张晞教授展望了智能校园规划实现路径,分析了校级数据中心的作用,指出数据过程采集不同版本的特点并给出了选择建议。
最后,全国诊改专委会主任委员杨应崧教授作培训总结。他认为,此次培训进一步加深了参培人员对教育部文件精神的理解,升华了对诊改内涵、诊改工作目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理念,理清了思路。通过此次培训,参培代表能够联系本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实际,引发了新的思路,激发了内在活动,为制定完善的内部质量实施方案,加快诊改步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随后,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共享成果,希望参培代表负起传播者的责任,和更多同仁共享培训的成果;二是身体力行,希望参培代表负起推动者的责任,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发挥骨干和中间人的作用;三是挂帅点兵,希望参培校领导回去负起指挥员的责任,亲自领导、规划、推进学校的诊改工作;四是探索创新,希望参培代表负起拓荒者的责任,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探索创造典型案例,摘取优秀成果。
我院参会人员通过参与诊改方案的研讨、典型案例介绍、培训体会交流等环节,提高了诊改理念,充分认识诊改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决定作用的意义。诊改实施关键是建构信心、诊改实施基础在于数据平台。我院将积极深化学习诊改精神,广泛调研本校教育资源,编制出符合本校校情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施方案,稳步推进诊改进程,为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保险行业、国寿集团健康科学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国诊改专委会主任委员杨应崧作专题报告
会议现场